close
昨天下午拜訪完同事家後, 從捷運站正要回家,
想起了北美館正在展出龐畢度中心收藏的當代藝術,
就從圓山站溜到了北美館看展覽, 到時已經快6:30pm了,
幸好禮拜六北美館開到8:30pm, 還有2個小時看展, 應該是夠的.
老實說, 當代美術我看不太懂, 所以一直忖度著是否要去看展?
去年去看印象派的米勒展時, 憑藉著對畫中風景的"印象",
大體上還能感覺出印象派之美. 但當代美術我就真可要投降了,
因為像立體派的畢卡索, 他的畫充滿了解構主義的色彩,
一時之間很難望文生義, 令人馬上產生認同.
但就在仔細端詳了幾幅畫之後, 腦中不斷盤旋的疑問: 他到底在畫什麼?
突然之間, 自然而然地有了解答.
因為自己平時也愛敲鍵盤, 創作著/記錄著當時的所思所感, 將之化為一句句的文字,
這些文字雖也全都是中文, 卻沒人能完全瞭解我在寫什麼, 嘿嘿!!!
所以, 也許同樣地, 畫家們的創作也是在記錄著他們當時的想法,
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太一樣而已. ^_^
這麼轉念一想, 反而覺得看畫看得更有趣味了,
到底每幅畫的作者想要表現/傳逹的意念是什麼呢??
上次去看過Millet and his time, 知道畫家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,
才會細心地在畫布決定整體佈局與結構,
而這次看完Arcadie, 則更知道畫家藏在畫裡的靈魂了.
http://u851326.spaces.live.com/blog/cns!821B49A0D0982F46!216.entry
全站熱搜